作者| 史大郎&猫哥红海优配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这不是创业,这是设局;这不是经营,这是掠夺”。
伯朗特机器人的股东内讧,这是投资人君岚投资怒怼董事长尹老板的话,他还说了,“伯朗特必须清除尹XX”。
尹老板咋了呢?
原来啊,他最近给董事会提了两份议案,要求给自己涨工资:
1、固定工资涨到月薪200万;
2、未来十年,绩效奖金为“年度利润总额-1元”。
理由是啥呢?说是伯朗特由于2020、2021连续两个年度都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于2023年4月被全国股转系统终止挂牌了,然后呢,公司想激励尹老板消除负面影响,所以要给他固定每个月200万元的工资。
200万月薪,也就是年薪2400万,也不罕见,但是红海优配能开得起这个价码的,公司营收都在数十亿乃至百亿的规模,伯朗特在2024年的营收,只有3.3亿,而且已经连亏3年了,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说明会计师对他们的财报基本不咋信。
更离谱的是,高管一年薪酬总额,也只有404万,只够尹老板发俩月工资的,而一年下来,尹老板要带走全年营收的7%。
绩效奖金更夸张,要把公司未来十年的利润,都他一个人拿走。
这要是通过了,公司吭哧吭哧干一年,都在为尹老板个人打工了。
当然,这俩离谱的议案,肯定是被否了。也就有了投资人和董事长互撕的事情。
其实让投资人愤怒的,不止这一件事。
尹老板在这个公司的股份是21.65%,之前他是设立了一个基金,把合伙人的股份都放在里面,他来控制,这样他就有40%投票权,成了实控人,牢牢把握公司的控制权,但机器人现在太火了,投资也进来不少,5月份的时候,这只基金解散了,股份回归各个合伙人,但是这么一来呢,尹老板就丧失了实控人的地位。
但是,在此之前,尹老板修改了公司章程,规定“公司董事必须从与伯朗特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的在职人员中产生。”
啥意思呢?
就是只有公司的员工,才能当董事,这么一来,投资人基本丧失派驻董事的权利,那尹老板可以借此,在这个“无实控人”的公司,做影子实控人。
投资人觉得他的目的就是把伯朗特“私有化”。
那么之后有“给自己发200万月薪”这样的议案,也不足为奇了。
这就是君岚投资指控的,尹老板“靠制度掏空伯朗特”。
类似的指控不少,“虚构故事,推高估值”,骂街的话也不少,“不学无术,不识逻辑”,而君岚投资的核心诉求只有一条,号召中小股东投票,改掉这一条章程,破除“私有化”。
而最抽象的是,这份公开信,居然是尹老板自己在伯朗特的官号转发的。
然后,在评论区,与尹老板同名的网友说,“江湖险恶”,顺带回应了议案的“初衷”。
他反问道,“到底是谁设计了一个天局把伯朗特ST了呢”?
有意思了吧,投资人和董事长互相指责对方“设局”。
按理说,公司搞工业机器人,应该是比较务实的,但是,市场对这个公司的评价,和它的老板一样:
“抽象”。
天眼查信息显示,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2014年在新三板挂牌,那时候,伯朗特的老板和高管,要么中专毕业,要么高中毕业,大专都算是高学历。
挂牌之后,尹老板就有一个“万亿市值梦”。
尹老板想融资105亿,当时他的公司收入是千万级别的,这种计划自然不会被支持,市场不给面子,于是他就自己搞,他写了一篇《7000个千万富翁将在10年后诞生,是你吗?》的文章,计划找7000个人,每人筹资150万,总额就是105亿。
监管直接说,信批违规,这个105亿的项目黄了。
融资黄了,不耽误“做大做强”,尹老板又搞了分级销售计划:
发展108家一级应用商,每个一级应用商发展108家二级应用商,每个二级再发展108家三级应用商。
这个计划后,“伯朗特市值将增值1万亿”。
这个大饼画得是真的,当时新三板也就3万亿,一个伯朗特,三分之一个新三板了。
监管问了好几个问题,就一个问题最犀利,你是不是要搞传销?这个计划又黄了。
但是,他总结,想赚钱,就得“卖期货”,先下单然后分期付款,给返点。
他的“尹氏经营哲学”,目标远大,第一步,营收1万亿,第二步,10万亿,第三步,100万亿。
结果,2021年,还赚钱的伯朗特,被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第二年,换了一个审计机构,还是“无法表示意见”。
尹老板也不含糊,直接起诉了两个“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机构,当然,他也败诉了。
然后,被ST,再然后,被摘牌,连续亏损。
现在为啥把矛盾搞这么公开呢?
因为现在的机器人赛道太火了,一个借壳消息,就能把股价拔超高,如果未来能上市,手里的股权,也得跟着翻几番,所以这控制权不得提前锁定吗?
不过,前提还得是,能像大火的公司一样,搞出像样的产品来。
没产品加持,打再凶,也升不了值。
配配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